分卷(45)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齐氏孙泉 本章:分卷(45)

    黎韩非抿着嘴唇没吱声,张少校已经感觉到了他这一份独属于少年的倔强。

    随后,张少校也只能无奈的叹口气:你去也帮不了什么忙。你要是听我的,我安排你跟着队伍去青藏高原那边,那边地势高,就算海水一直涨,几年内也淹不了。现在就是在分批把人往那边迁。你先在那边安家落户,身为研究人员家属,政府不会亏待你。

    以后若是人找到了,也是会送往那边。只要找到了,你就能看见。何必冒险去南极。别说南极极度严寒的天气,吃苦受累,这路上要是遭遇国际海盗,随时可能丧命。以前海上就不缺海盗,这大洪水以后更加猖獗。你不如先把命留着,才有机会见你哥。

    若是找到活人,自然是兄弟团聚其乐融融,如果找到死人,带去青藏高原,好歹也能入土为安。如实找不到,黎韩非能够在那里安家落户,总好过在南极苦寒之地做无用功。

    张少校是真的再尽力劝他不要去白吃苦。

    黎韩非听得很认真,直到他说完,才开口道:

    我六岁那年爹妈就死了,我哥十六岁,一边捡废品一边上学把我养到现在的。帝都,一个成年人北漂生存尚且不容易,何况他一个学生还要带着我这个拖油瓶。当时有亲戚表示可以收留我。你说,当时的情况,他把我送走,然后专心学业。会有人怪他吗?不会,他的生活会更好,我也不会怪他。毕竟,爹妈没的时候,他也是个孩子。

    张少校哑然。

    黎韩非又道:当初我们俩近乎山穷水尽的时候,他都没想过放弃我,现在我有吃有喝,日子过得还挺滋润的,凭什么要放弃他?

    凭什么。

    张少校彻底没了声音。

    顿了顿,才叹口气道:你们兄弟俩都是苦命孩子。

    黎韩非低眉笑了笑:没有什么苦不苦的,只是身为这世上唯一的亲人,我都不去找他的话,那我哥也太可怜了。

    他们兄弟俩,相依为命是打出生时候就开始的。童年家庭就是在争吵和混乱中度过的,那个时候,就是黎韩承抱着没有安全感的黎韩非。

    父母死后,虽然国家会给一笔补助金,黎韩承的学习成绩,也能拿到奖学金。可日子到底过的艰苦。

    张少校劝不住他,想了想,道:我个人还是不建议你去,而且船的事情,也没办法帮你解决,只能自己想办法。不过如果你要出发的话,我这边可以帮你申请一笔资助,汽油取暖设备一类的,应该是你去那边所必须的。剩下的还是靠你自己。

    黎韩非道了谢,知道这是在照顾自己。

    当前条件,能知道这些已经是极限了。不过对黎韩非来说还是有用的,这刚好给他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

    之前因为见到越城漂流到自己身边,黎韩非理所应当的觉得哥哥很有可能也飘到了茫茫海上的某处。不过现在来看,哥哥很可能还在南极大陆。

    虽说南极大陆分裂漂移,但只要速度不是那么快,那就有能找到的可能。

    系统,若是真的在牵引他完成某个最终任务,那他就一定能找到。

    从张少校那里出来,坐着处长的海上摩托回到了登记处。

    黎韩非划着小船回去。

    天上的乌云已经很薄了,好像下一秒阳光就能将其突破直射而下。

    天气真的在降温。半个月前,就算是阴雨连绵后的阴天,穿个外套就可以了。现在穿着外套都有些冷了。

    温度应该是十几度,反正不会热。

    江月东说明天会是个大晴天,不知道明天的大太阳,能不能驱散这阴郁带来的寒意。

    冬日快来了,南极,是不是也要进入冰川时期了?

    回家了,江家兄妹还没回来,越城还在摆弄着。黎韩非就找来了一包饼干,自己吃两块,塞给越城一块。

    有结果了吗?

    黎韩非道:算不上有没有,多少知道一点消息。卫星都失灵了,没办法从卫星那里知道整体情况。现在只是经过搜救船给出的消息来进行模拟。事出时候,我哥所在的地方受到了冲击,随后一大块冰川都漂移了。我哥很有可能在那里。

    现在就去?越城问。

    黎韩非摇头:要先弄到可以在极度严寒下正常使用的轮船。咱们这两条破船远远不够。还要有充沛的物资。

    越城沉默些许:如果我虽然失忆了,但也是其中的一员。也许我站出来,他们能带我去协助寻找。

    黎韩非摇头:怎么可能。你既然失忆了,对那里可能比搜救队还要陌生。他们只会想办法让你恢复记忆,毕竟你这样的尖端人才,你的大脑才是最好的宝物。

    说到这里,黎韩非有点愧疚道:其实你确实该回去,我不该耽误你。

    越城摇头:是我不想离开你。

    这有这句话,就足够黎韩非安心了。

    还好,不是一个人。

    一步步走吧,黎韩非道,我相信,他在等着我。

    两个人相视,黎韩非忽然很想亲一亲前的这个男人。

    二人渐渐靠近,嘴唇的距离也随着推进越来越近。

    这时候,忽然响起了小丫头惊喜的叫声。

    下蛋了!我捡到鸡蛋了!

    窦妍妍抓着鸡蛋快步从木筏跑到竹筏上,晃动着手中褐红色的鸡蛋。

    作者有话要说: 每天起床第一句,今天哥哥找到了吗?

    日万的第一天!

    我要三十个爆!

    第64章

    黎韩非忙跳下船头,将那枚蛋接到手里。蛋还是热的,显然刚下出来。

    黎韩非让越城拿颗糖出来奖励给窦妍妍。

    太不容易了,养鸡养了这么多天,终于看见一颗完整的蛋了。

    这一颗蛋,简直就是里程碑的时刻!

    有了这些鸡蛋,放进孵蛋机里鸡生蛋蛋生鸡,他们早晚有一天能养一个集装箱的鸡!

    第二天,窦林伟的主要目标还是编织竹席墙来加固帐篷窝棚外面的一圈。

    因为帐篷是在集装箱的上头,虽说下面的防水几乎不用担心,可相对的,对稳定性的要求更大。

    黎韩非有些眼馋炭火,先跟窦林伟商量一下怎么烧煤炭。

    窦林伟看看船上现有的东西,多少也有些发愁。

    其实最好的还是用砖搭建个简单砖窑。不过咱们没那个条件,也就只能用泥浆来做了,往西面几百米,那边有个刚淹没不久的山头,那边取土应该相对方便。然后咱们就在这集装箱上头烧,不过这种是一次性的。

    黎韩非有些为难:要是一次性的,那每次烧炭的成本都相当高了。

    就算烧炭用的泥可以重复使用,那时间成本也在那里。如果不能重复使用,那取泥也是个问题。

    越城想一想,问道:用铁箱不行吗?

    窦林伟点头:应该可以,挖好透气孔,再用泥来保温。可大铁箱比泥还难拧到。

    黎韩非满脸期待地看着越城,知道以越城的头脑肯定能解决当前的难题。

    越城见黎韩非期待,对他道:炭的形成原理很简单,只要通过不充分的燃烧,让材料碳化就可以了。煤窑之所以要用砖。一来是重复使用性,二来是保温和密封性。如果只是这两点的话,咱们的鸡笼子外面围上一层铁丝网完全没问题。现在的铁丝网的价格并不高,也能买到。而且咱们铁笼子有很多,只要买到足够的铁丝网,一次可以同时烧几份。用更多的经验去堆积出最好的办法。

    原理很简单,但实践是有一定的问题的。

    不论什么样的情况烧炭,都是有出炭率的。烧出炭简单,可同等数量的材料做出多少的炭,以及炭的质量,都是有着天差地别的。

    越城、黎韩非和江月东开着江家的船一块去窦林伟指出的地方去挖泥,其实这挖泥也不单单是烧炭,同样也等着下雨后用雨水将土中盐分洗净来种菜。最近的活没那么多了,兄妹俩也该加快种菜的进程了。

    泥浸泡了海水,直接用装鱼的塑料筐来装泥。挖了四筐泥,又捡了些石头块回去,随后越城跟窦林伟将现有的铁丝网绑在一个不用的鸡笼子上头,里面不用的零件都拆出去了,金属方管制作的笼子,一看就有相当强的支撑力。

    等那个铁丝网铺设好了以后,在集装箱顶上的角落,先在地上垫了一层竹片,又在上面铺了厚厚一层泥。然后在泥的上面放着较大的石头块,再将笼子的四个角全部放在石头上,充分对下面进行隔热。然后几人合力劈竹子,竖着塞进去。

    笼子看着不大,但特别能装,等装满后在外面糊泥只留下上面一个引火口,和下面周围数个透气孔。

    直接在上面口里倒入一点酒精,将火点起来。

    等火焰烧起烧旺后,窦林伟嘱咐了一下操作,就回头继续编织竹墙去了。

    火焰会顺着气流往下面的透气孔烧。等透气孔能看见燃烧痕迹冒烟的时候,就用泥将其堵住。当所有透气孔都被堵住,就代表所有材料都在燃烧了。此时将过上面的引火口也完全封闭。说来快,其实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随后就要交给时间了,至少要等到第二天,完全凉透以后才能打开。

    随后越城带着江月东如法炮制第二个,黎韩非划着小船去官方那里换购铁丝网去了。

    现在用铁丝网的真不多,其实东西并不难获得,农贸市场和农乡结合部一类的地方都会有,只是用的人少罢了。

    几人一口气做了三个,差不多带回来的泥土都用完了。剩下的就是交给时间了。

    窦林伟的动作还是比较快了,等到了下午时分,窝棚的墙已经做出来了,甚至还连门都带上了。

    直接包在帐篷周围做好的架子外,那纹路清晰,瞧着精致的墙壁,宛如艺术品一般干净,远比黎韩非二人搭建的窝棚强多了。

    房盖也编制一半了,盖子上先罩了一层塑料布,将编到一半的盖子放上去试试大小,然后再通过大小来确定后面。

    黎韩非对窦林伟道:这房子保暖是没问题,可惜烧火取暖还不行。

    窦林伟道:也不见得,真冷了,用铁盆捡点炭火扔放进去就行了,有小窗,开点缝就熏不着人。或者直接打热水进屋里,跟热水袋差不多。或是在房子下面煮饭,热气也能熏上去。不过算上我们爷俩做饭,那到时候就要烧三堆火了。

    黎韩非眼里没有节省这两个字,节省什么,也不能大冬天的节省燃料。所以必须所有人都暖烘烘的过这一冬。

    可这暖冬的代价,就是他们的燃料肯定是旁人家的几倍,甚至更多。

    只是黎韩非不怕麻烦。这世道已经艰难了,如果不再拼了命的给自己创造更好的条件,那日子是要多苦。

    他们养牲畜,种植物,为了一个目标努力了这么久,为的不就是能有好日子吗?

    如果今冬连个取暖的棉袄都没有,那就只能屋里头可劲儿烧了,不然冷了生病了那更困难了。再有要是温室那边儿也启动了,那就是四堆火了。冷了谁也不能冷了那些菜。

    黎韩非盼着吃口蔬菜,都快望眼欲穿了。

    窦林伟没说话。

    别看他女儿岁数小,其实他已经四十多了,对于他这样老一辈而言,是属于那种宁愿吃苦忍一忍过去,也不愿奢靡浪费的。

    可跟年轻人在一块,自然不可能让年轻人也跟自己一样。所以这方面的事情,他还真不好开口。

    自从窝棚成型后,窦林伟就直接住进去了,只是还没完全建造完成,女儿还是睡在江月初那里。

    不过夜里窦林伟加入了守夜,跟黎韩非各自守了上下半夜。

    隔天早上,将对抗练习捡起来了。越城将防暴叉交给了窦林伟。这样一支能全员战斗的队伍就成型了。

    黎韩非是战斗力输出,他的力气不是常人能比的,不论刀枪棍棒,只要耍起来那就是沾到死碰到亡。越城进攻远攻全能,可以配合战场改变自身。江月东迂回作战,在水底干水鬼的活,江月初主要是远攻偷袭,用的鱼枪。

    现在就缺一个能够近战辅助的。窦林伟岁数大,身子有膀子力气,也能冷静观察全局。给他防暴叉,随时可以将靠近的人用力推出去,只要对方没有木仓一类的武器,只要拉开距离,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至于防爆盾的用法还有待研究。

    先一个小时的基础肌肉训练,再来半个小时对抗训练。

    窦林伟没有年轻人能折腾,却也知道这世道必须要有自保的手段。还是相当配合的。

    看他们有模有样的训练着,窦妍妍看个热闹。越城将黎韩非之前给自己的飞镖给了窦妍妍两个,让她跟江月初一块打靶子玩。

    这大早上的,也成了这一片的风景。

    等到中午时分,窦林伟觉得烧炭应该冷却的差不多了,才提醒几人去开窑。

    之前特意将鸡笼子开口的部分预留了出来,将这一部分的泥去掉打开。其实外面的一层竹子还是没有燃烧完全,拿出来是很硬并没有碳化,但里面已经是成了形的炭了。拿出来一根,稍微用力就掰开了,那清脆的声音就听得出,炭的质量不错。

    这样炭烧起来温度高且耐燃,占用空间也不大且重量轻,性价比远比竹片子要高。

    三炉开出来,差不多五斤竹子才能烧出来一斤炭。收集起来后,就先用大塑料袋装着,放在堆放在集装箱里。

    下午,中午吃完饭的时候,就看见了有小船在周围划过,带着大喇叭的声音。里面有政府最新通知,说是新运回来一批塑料船,想要买的可以尽快去。

    这一走,就看见有大大小小的船顺着路划过去抢了。

    黎韩非还真想买个充气筏了,小船虽然方便,不过载货量有限,买个大点的充气筏,不用时候放气收起来也不占地方。

    可是眼前看见就有那么多人,想着排队就觉得烦得慌。

    这是哪边儿的啊。黎韩非问窦林伟。

    窦林伟道:肯定是北面,之前那边遍地都是作坊和厂子,大洪水以后,好多山上的工厂都没受影响呢。后来抢修了不少机器。半个月前开始恢复的生产。隔两天政府会过去买一批货物送回来。当下基本上都是要筏子的,所以基本也只带回来筏子。

    黎韩非忙到:那是不是也能有完全防水的塑料箱?

    窦林伟点头:肯定有,咱们这边有做买卖的,自己开船过去收购,然后回来卖。就是当倒爷,还赚了不少呢。咱们要是汽油多,也可以过去一口气多买点,用不了的回来也好卖。

    黎韩非只笑道:那还回来做什么,直接在那边暂住不就行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海水每天上升一米[末世]》,方便以后阅读海水每天上升一米[末世]分卷(45)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海水每天上升一米[末世]分卷(45)并对海水每天上升一米[末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