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小报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让你窝心 本章:第660章 小报

    对于报纸赵昺作为现代人自然十分了解,这是近现代资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目前有关外国新闻事业的教科书里,世界上第一份印刷报纸一般都是以十七世纪初出现的欧洲国家报纸为标志,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报纸诞生在1609年。但是中国人民不服,且中国新闻史一般都称,始于汉唐的邸报是最早的报纸。

    大宋朝也有邸报,赵昺自然也不陌生,邸报又称邸抄、朝报,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文告。据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城长安设办事机构,当时称为“邸”,负责搜集朝廷各种信息传给地方官员,信息写在竹简、布帛上,称为“邸报”。到了唐朝,由于采用雕版印刷和驿道交通的改善,邸报的发送更规范和专业。

    宋代也延续了这种做法,初时各州设进奏院,办公地点则在首都开封,相当于今的驻京办。全国二百五十多个州,设置在开封的进奏院多达二百个。将朝廷政事施设、号令赏罚、书诏章表、辞见朝谢、差除等注拟类新闻,分类拟成条目,统一发行,播告四方。

    太宗朝中央开始设立都进奏院,直属门下省,对各州进奏院、进奏官进行专门管理。负责状报的采编、发行,广义上应该是史上最早的新闻管理和报刊发行机构。但官办报纸多为手抄版,被称为“邸报”,而编发官报的目的,一是迅速传达中央政策、法规、文件,以便各地贯彻落实;二是希望用邸报中那些活生生的升迁、降黜新闻,来规范约束勉励各地官员。

    官报发行周期相对稳定,有五日报,有旬报,有月报。一般由都进奏院将中央、地方各类信息汇总选编,上交枢密院审查大样,待审核通过才能发行。但有关军机、边情、灾异、兵变等重要消息,通常不准上报纸。且报纸也不是公开发行,读者群比较窄,只有一定级别的官员,才有阅读权。

    以赵昺现代的人眼光看,邸报更像是现代的通报和内参,如果单纯从内容的新闻性和受众的社会性来看,邸报还真不能算作报纸。不过他今在伙房拿到的这张所谓的‘报’却不同,上边不仅有官员的去向、升降之事,还有市井间发生的趣事,甚至有花边新闻在其上。

    对于这种类型的东西,来自前世的赵昺早已见怪不怪了,无非是发表些软文打广告,或是利用暴露的图片博人眼球。而吸引他注意的是其中有篇文章称征北军大败,朝廷紧急调动水军出海增援,接应被围的各军,而他知道此次出海事实上是为了接应移民和运输缴获的物资,且他收到的征北军军报和事务局的情报都称在有序撤军,所以这‘报’分明是在传播谣言。

    监察民间舆情是事务局的任务之一,而自己收到的报告却没有提到过此事,赵昺当然要找郑虎臣问罪,查清此事的来龙去脉。因此他清楚道消息传播很快,且报上这篇文章不仅将战船出海的时间、港口,战船的类型都的十分清楚,很容易让人将谣言当成事实,若是处理不当便进而会引发社会动荡。更重要的是其中已经涉及泄露军事秘密,所以必须要查出严惩。

    “拜见陛下!”郑虎臣接到圣谕,立刻赶来,汗都来不及擦便施礼道。

    “免礼,你看看这个!”赵昺抬抬手道,却没有如此前赐座,只是将书案上的报推过去。

    “新闻?!陛下从哪里得来的?”郑虎臣赶紧上前两步拿过,翻了翻惊异地道。

    “新闻?”赵昺听了也是一愣,他以为‘新闻’这词是近现代采用的,没想到八百年前的中国就有了。

    “陛下,这就是新闻,没想到琼州也有了!”皇帝没有赐座,郑虎臣也意识到自己可能犯错了,但是发现陛下只是因为这事,顿时松了口气。

    “哦,这东西它处也有吗?”赵昺看其表情好像是自己大惊怪了,歪着脖子问道。

    “陛下,这新闻早再靖康朝就遍布朝野了,只是在临安陷落后才销声匿迹,而琼州这穷乡僻壤此前连邸报都收不到,不知道这是谁无事生非将报也带到此处来了!”郑虎臣皱皱眉答道。

    “看来朕是过于紧张了。”赵昺想想还是自己孤陋寡闻了,压压手示意其坐下道,“但是事务局对此的出现没有反馈;另外其中涉及水军调动之事,除了目的不对外,出航的时间和地点都不错,其中是否有人泄密一定要严查;再有其中的内容有造谣惑众之嫌,要查出他们这么写是什么目的!”

    “是,属下遵命!”郑虎臣施礼后才坐下道,“陛下身居宫中,对此中详情不大了解,当年在临安时造谣尚是事,假传圣旨的事情都时有出现……”

    听着郑虎臣的诉,赵昺这才明白大宋新闻工作者的娱乐精神似乎不次于现代人,不,应该他们更具有创造性,现代人倒有拾其牙秽的嫌疑。在北宋末年,民间报开始发行,至南宋则遍地开花,除手抄外,还有印刷版,称为“报”,偶尔也称“新闻”。

    报的内容是五花八门,涵盖各个方面,不过由于是私人经营,没有政府补贴,也没有友情赞助,那时又不流行打广告,所以赚钱的唯一手段就是扩大发行。为了提高销量,唯一的办法就是吸引读者眼球,当然恶性竞争就不免出现,如同当今一样捕风捉影的事情不免出现,撰稿人们发扬有新闻的要夸大,没有新闻也要编造出新闻的精神,没事也要挖出点儿事儿来。

    如今的娱乐事业无限繁荣,明星名人的八卦趣闻俨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最好谈资,殊不知,两宋人民的娱乐生活也毫不逊色。那时候,两宋首都的中产阶级家里,往往有两份报纸:一份是官府的“朝报”,相当于现在的党政刊物,一脸严肃;一份是私人办的“报”,相当于如今的娱乐周刊,往往爆出“朝报”不愿报或者不敢报的宫廷秘史、名人八卦等,特别能博人眼球。

    南渡后报已经发展成了人们获得咨询最迅速的消息来源,报登的是谁谁被召入宫中,谁谁被罢了官。朝中公文还没下发,报就已经先登出来了。当然也有一些消息缺乏准确性,往往以虚为实,以无为有,假新闻、假圣旨、假奏章也不时出现。

    “原来如此,那其中一些事情朝廷尚未公布及个人的隐私又是由谁爆出的呢?”赵昺算是明白了,这些报就是流氓,为了销量管你真假先爆出来再,但是即便捕风捉影也总得有人去捕捉啊!

    “陛下,当然是那些报雇佣的探报了!”郑虎臣道。

    “哦,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又如何获得朝廷内部的机密呢?”赵昺心中依然存疑,即便现代那些狗仔也难以获得政府内部的机密,除非有内鬼。

    “陛下,能办报的往往都有些背景,他们利用职务、地缘、亲缘关系,采用非正常手段探听各级内部消息,其中以进奏官、邸吏、使臣、中下级官员、坊间书商为多,还有以书肆之家秘密印制的民间从业者。他们雇佣的探报又有内探,省探、衙探之别。”郑虎臣回答道。

    “是这样的呀!”果然有内鬼当老板,做爆料人,赵昺点点头道,“你即刻传令下去,查清朝廷中是何人在与那些报商合作,然后朕令刑部之人抓捕,以通敌的罪名处死。”

    从当下的古代狗仔们的名称,赵昺就不难分析出他们的采编内容,专门找太监宫女打听皇帝和他的七十二妃之间的情感纠结的,即所谓的“内探”;到朝中各部打听官员任免情况、受贿与否、有没有养老婆的,即所谓的“省探”;到各衙门特别是到监狱大牢打探凶杀案进展情况的,即所谓的“衙探”了。从危害上看当然是那些接近军机的探报最危险了。

    “遵命,属下立刻传令下去速查此案!”郑虎臣听了立刻到门外对自己的亲随耳语了几句。

    “陛下,若是只处置那些探报,而放过报商,只怕仍不能根绝此事发生!”稍后郑虎臣转回又言道。

    “这种东西是禁之不绝的,想前朝定也设法制止过吧!”赵昺笑笑道。他已经弄清楚报的盈利模式,自然清楚这就与现代的网络一样是靠点击率和流量挣钱的,那么同样会与现代网站养一批所谓的狗仔们做采编,每定时蹲点,采集各色新闻,只是名称不同罢了。而政府也出台法律打击,但是仍然禁而不绝,宅男们总有办法找到想要的内容。

    “陛下所言不错,南渡之后朝廷曾绝定全面禁止报发行,规定凡是私下看报者流放五百里,告发看报者赏钱二百贯。但由于报确实为市侩、愚民喜爱,甚至许多朝廷官员以看报为乐,所以虽然明令禁止,却仍畅销不衰。”郑虎臣讪笑道。

    “这就是了吗!”赵昺笑笑道,“所以我们只要严惩泄露朝廷机密者,并加强内部管理就可切断他们信息来源,至于那些编撰耸人听闻,或博人一乐的屁事,我们又何必在意呢!”

    “陛下,此事并非那么简单,前朝就有因为报胡乱编造故事,就在朝中惹出了偌大的风波!”郑虎臣看陛下对于那些花边新闻并不重视,于是提醒道。

    “你看!”赵昺当然知道报纸这东西既能将人捧红,也能将人踩成狗屎,却没想到在古代也能影响到舆情,立刻来了兴趣往前凑凑道。

    “陛下轰动朝野的事情曾有两次,在徽宗年间,报曾假传徽宗皇帝圣谕,险些逼死了当朝宰相蔡京;还有一次是编排朱熹,让其斯文扫地,不得不辞官回乡……”郑虎臣见皇帝来了兴致,便绘声绘色的起了陈年往事。

    郑虎臣的这些当然不见于正史,应该是来自于笔记或是野史,但赵昺见其讲的十分精彩,如亲见一般,想起粗鲁的外表下肯定也藏着一颗骚动的八卦之心,不过此事确是有听头儿,也让人佩服这些新闻人抓人眼球的功夫,他们不仅能满足听者的好奇心,还能勾起闻者丰富的联想。

    徽宗四年大宋的新闻工作者就制造了一则惊新闻,当时民间对奸臣蔡京的意见很大,为了满足社会舆论需求,报便假冒徽宗的口气发布了一则抨击蔡京的诏书,“蔡京目不明而强视,耳不聪而强听,公行狡诈,行迹谄谀,内外不仁,上下无检”,还报道,蔡京及其同伙已经被皇帝一网打尽。

    蔡京知道后也很无奈,即无法追查新闻的来源,也难以澄清,他总不能让皇帝出来给他作证吧!而朝野上下依然沸腾,严重影响到其威信,工作也难以开展,亲信们都处于观望状态,引发了他的****。最后不得不连开多场新闻发布会,向各家报明情况才澄清了事实。

    另一位中枪的倒霉蛋是南宋道德标兵朱熹。那时候其发展了儒家学,创立了理学,并为官方推崇,要求全国上下都要学习其“存理、灭人欲”的伟大思想。但是朱夫子刚在朝报上发表了几篇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学术论文,报的头条就爆出他与儿媳偷情的消息,不久又他争风吃醋差点把著名公关姐严蕊给杀了。事情都写得有模有样,以至于朱熹连续几年都荣登南宋娱乐人物风云榜。

    一连串的爆料,使得朱熹的学引发人们的质疑,一个道德有缺的人怎么可能做榜样,当模范。但这种事情他又百口莫辩,也可能是越抹越黑,无法向极具娱乐精神的大宋百姓解释清楚。反正此事对朱老夫子打击不,名声也臭了,短不了还会被政敌借此攻击,总之他最后被迫辞官返乡……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方便以后阅读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660章 小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660章 小报并对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